MEDIA CENTER
媒体中心
集团新闻
1、风机盘管的构成
风机盘管主要由热交换器、水管、过滤器、风扇、接水盘、排气阀以及支架等部件精心构成。
2、风机盘管的工作原理
风机盘管通过不断再循环所在房间或室外的空气,使这些空气在经过冷水(或热水)盘管时得到冷却(或加热),从而实现对房间温度的稳定控制。同时,为了满足空调房间对新风量的需求,新风会先经过新风机组进行处理,然后再被送入室内。
3、风机盘管的类型与选择
风机盘管有多种安装形式,包括卧式安装、卧式明装、立式暗装、立式明装和卡式等,以满足不同的安装需求。
此外,根据排管数量,风机盘管可分为两排管和三排管。两排管即每排8根铜管,共16根,而三排管则为每排8根,共计24根。铜管数量的增加会相应提升制冷效果,以满足更大的制冷需求。
在选择时,还需考虑制式因素,即两管制和四管制。两管制风机盘管在夏季使用冷水制冷,冬季则通过热水制热,适合一般需求。而四管制风机盘管则适用于豪华场所,能同时处理冷水和热水,实现房间的灵活制冷与取暖。
另外,左右式的判断也至关重要。面对风机盘管的出风口,若冷热媒进出水管在左侧,则为左式;若在右侧,则为右式。这一判断将影响风机盘管的使用效果和安装方向。
4、简易设计方法
在考虑了风机盘管的类型和选择因素后,我们可以进一步探讨如何进行简易设计。这涉及到确定合适的安装位置、选择适当的制式,以及确保左右式的正确判断。通过这些步骤,我们可以设计出既符合需求又实用的风机盘管系统。
4.1、选定风盘型号:选择风机盘管时,应参照厂家提供的不同型号,并特别关注盘管的排管数量及接管方式。若较大规格的风机盘管噪音超出房间的承受范围,建议选用多台小容量的盘管。具体容量选择可参考下表。
风机盘管的规格可参考以下国标型号,以供选择时参考:
4.2、风盘接管管径选择:在确定风机盘管接管管径时,需依据末端风机盘管的冷量累计值,参考下表进行选择。
4.3、风盘冷凝水接管管径选择:在确定风机盘管冷凝水接管管径时,同样需要参考末端风机盘管的冷量累计值,并依据下表进行选取。
5、风机盘管安装要点
在安装风机盘管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关键点,以确保其正常运行和高效性能。首先,要确保风机盘管与管道系统的连接紧密且牢固,以防止冷凝水泄漏或系统运行不畅。其次,要遵循生产厂家的安装指南,确保所有安装步骤都符合规范要求。此外,还需注意风机盘管周围的散热空间,以保证其良好的散热效果。最后,定期检查和维护风机盘管,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也是确保其长期稳定运行的重要措施。
5.1、在安装室内风机盘管时,应确保其水平放置,并采用直径为Φ10mm的吊杆进行吊装。吊杆需经过防锈处理,并与内机固定螺母紧固可靠,防止松动。同时,冷凝水管路应保持一定坡度,对于自然排水的风机盘管,其排水出口坡度应不小于1%,以确保顺畅排水。经过满水试验和排水试验后,应确认无漏水现象,且排水畅通无阻。此外,管路必须进行保温处理,保温层厚度分别达到20mm和10mm,以防止冷凝水产生。
5.2、在吊顶高度超过3米的情况下,建议不选用天花式机型。当房间高度超过3米时,应避免采用顶吹风散流器风口,而改用双层百叶风口下吹风口。冷凝水管与机组之间应采用软管连接,确保连接的灵活性。同时,要合理组织室内气流,避免气流出现短路或断路的情况。
5.3、在安装风机盘管时,必须配备回风箱,以确保空调区域内的空气能够高效循环,从而获得良好的制冷和制热效果。同时,出风口、回风口以及风管的尺寸和材料选择都必须符合相关的规范要求。特别要注意的是,风管与出风口之间的连接应采用帆布等软性材料,并确保软管的长度不超过4米。
5.4、当风机盘管与水管连接时,应选用不锈钢软接管,并确保其安装水平且无弯曲。在连接水管与风机盘管的过程中,应在进水管处安装“Y”形过滤器。对于有节能需求的系统,若需安装电动二通阀,则应将其置于回水管上。
5.5、机组必须进行安全接地处理,同时电源线的规格必须满足机组的要求。此外,每台风机盘管都应独立控制,避免通过一个控制开关同时控制多台风机盘管。
6、风机盘管的出风口方式
下出下回:这种方式是指风机盘管的出风口和回风口都位于机组的下部,通常用于吊顶空调系统中。这种设计能够有效地将冷热空气输送到工作区域,并确保空气的高效循环。然而,需要注意的是,为了防止冷凝水滴落,回风箱的设计和安装位置必须合理。
侧出下回:
这种方式的特点是风机盘管的出风口位于机组的侧面,而回风口依然保持在机组下部。这种设计同样适用于吊顶空调系统,能够有效地将冷热空气输送到工作区域,并促进空气的循环。此外,侧出下回的设计还有助于改善空气的分布均匀性,提供更加舒适的室内环境。
7、性能受参数变化的影响
在侧出下回的设计中,参数的变化会对性能产生显著影响。这主要体现在风量、风速以及送风距离等多个方面。通过调整参数,可以实现对空气流动的有效控制,从而满足不同的使用需求。但需要注意的是,参数的调整应在合理范围内进行,以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1、在风机盘管中,当风量保持恒定且供水温度稳定时,制冷量会随着供水量的变化而相应调整。根据部分产品的性能数据,当供水温度维持在7℃左右,供水量减少至80%时,制冷量大约降低至原水平的92%,这表明供水量变化对制冷量的影响是逐步的。
2、在供、回水温差保持不变的情况下,随着供水温度的上升,制冷量会逐渐减少。统计数据显示,供水温度每升高1℃,制冷量大约减少10%。并且,供水温度越高,减幅越大,同时除湿能力也会相应下降。
3、当供水条件保持一致时,风机盘管的风量改变会导致制冷量和空气处理焓差发生变化。通常,制冷量会减少,而焓差会增大。值得注意的是,单位制冷量所需的风机耗电量变化并不显著。
4、随着风机盘管进、出水温差的增大,换热盘管中的水量会减少,进而导致传热系数减小。同时,传热温差也会发生变化。因此,当供水温度为7℃,供、回水温差从5℃增加到7℃时,制冷量可减少约17%。
8、风机盘管常见故障及其处理
8.1 风机噪音问题及其应对措施:
8.1 风机噪音问题及其应对措施:
1、轴承磨损引发的噪音;解决此问题需更换新轴承。
2、风机运转时与吊顶的摩擦噪音;此时应调整盘管吊杆螺母的高度,或处理风口与吊顶龙骨间的摩擦。
3、管道内空气扰动产生的噪音;需通过盘管排气阀、楼层排气阀及末端排气阀将管道内的空气彻底排出。
8.2 风机启动困难或运行速度过慢的故障排查与处理:
(此处可接续关于风机启动困难或运行速度过慢的具体故障表现及处理方法的描述)
8.2 风机启动困难或运行速度过慢的故障排查与处理:
1、温度开关损坏;此时,可用电笔测量温控开关的输入端与风机输出桩头是否有电流通过。若判断为温度开关故障,可考虑更换或维修该开关。
2、运行速度慢:
a、触摸风机表面,判断其温度是否正常。
b、停机后,尝试手动旋转风叶,感受其转动是否流畅。若存在阻力,则可能是风机轴承问题,需进行更换。
c、若手动盘动正常,则可能是启动电容问题,建议更换。
d、最后,测量电机线圈的电阻值,若发现异常,应立即更换电机。
8.3 空调效果不佳或完全无效:
8.3.1 制冷剂不足或泄露;此时,需检查制冷剂管道及接头,确认是否存在泄露,并补充制冷剂至适当水平。
8.3.2 过滤器堵塞;定期清洗或更换空调过滤器,确保空气流通畅通。
8.3.3 冷凝器或蒸发器积灰;可利用专业清洗剂或高压气体进行清洗,恢复其换热效率。
8.3.4 风扇电机故障;参照8.2节所述方法进行排查与处理。
8.3.5 空调控制系统问题;检查控制器、传感器等部件,确保其正常工作。
1、启动盘管排气阀,仔细监测系统循环水温是否处于正常范围;
2、对进出口温度进行详细检查:
a、若温差甚微,首先开启盘管排气阀,确认水温无异常后,再检查二通阀是否已开启。若二通阀未打开,则进一步探究其供电状况是否正常,同时查看Y型过滤网是否存在堵塞情况,
b、若进出口温差保持正常,则需审视房间的保温措施是否得当,例如门窗是否已关闭。若因门窗未关导致空气对流,空调效果将大打折扣,此时需向客户作出详尽解释,
c、若进出口温差偏大但出风口风量较小,应检查进风口滤网是否积聚灰尘,同时确认风机转速是否符合标准。
8.4 空调出现异味情况:
8.4 空调异味处理:
1、首要步骤是检查并清洗进风口的风滤网,以去除可能积聚的尘埃和异味。2、接着,需要仔细检查盘管翘片,清除任何灰尘积累,并实施相应的清洗措施。3、风管内部的异物、灰尘和积水也是异味产生的可能来源,因此必须彻底清洁以确保空气的清新。4、此外,积水盘中的异物也需要检查并清除,以预防和解决漏水问题。
8.5 空调漏水问题:
8.5 空调漏水问题处理:
1、若因排水不畅导致漏水,应首先检查节水盘是否被异物堵塞,其次排查排水管是否畅通,最后确认排水管道的坡度是否设计得当。
2、若保温层出现脱落,需及时恢复,以确保管道的保温性能。
3、排气阀漏水时,应立即关紧排气阀,防止水继续滴落。
4、对于软管、阀门或管件等部位出现的漏水情况,应先关闭总阀,再对漏水部位进行更换或维修。
8.6 空调水管爆管应急处理:
在面对空调水管爆管的紧急情况时,我们需要迅速而妥善地应对。首先,应立即关闭总阀,以切断水源,防止水继续涌出。其次,对爆管部位进行仔细检查,确定漏水原因。可能是水管老化、过度压力或其他因素导致。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维修措施,如更换水管或加强支撑等。同时,确保现场安全,避免触电或其他意外伤害。在处理过程中,保持冷静和专注,以确保问题能够迅速而有效地得到解决。
1、首先,打开泄水阀以排水减压,确保系统安全。
2、紧接着,关闭空调主机、膨胀水箱补水阀增压泵以及循环泵,以减少不必要的能源浪费。
3、随后,关闭爆管区域的总阀,以切断水源,防止进一步漏水。
4、同时,务必关闭爆管区域的电源,以确保现场安全,避免触电事故。
5、若爆管情况可能危及到电梯,需及时关闭电梯电源,并尽量将电梯停至高于爆管楼层的位置,确保人员安全。
6、最后,迅速挪开重要物资,并清理积水,以恢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秩序。